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,當我們穿梭於生活的迷宮時,很容易忽略那些讓我們繼續前進,並幫助我們走在正軌的重要事物。同時,生活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憂鬱與絕望氣氛籠罩的世代,顯然世界的走向正引導我們偏離正軌。
另一方面,研究一再證實,越有希望的人憂鬱和焦慮程度越低 。更高的希望也與更好的壓力管理和增強的適應力有關。擁有希望的好處是無窮無盡的。
另一方面,研究一再證實,越有希望的人憂鬱和焦慮程度越低 。更高的希望也與更好的壓力管理和增強的適應力有關。擁有希望的好處是無窮無盡的。
- 我們怎樣能變得更加積極?
- 如何在生活中培養望德?
- 基督信仰在增進「希望」上擔當甚麼角色?
- 信仰又能提供哪些超越世俗思想的洞見呢?
在這禧年,我們再一次意識到自己作為世上「朝聖者」的身分。你願意選擇成為一個擁抱希望,抑或選擇作為一個陷入絕望的朝聖者呢?今年「心田的農夫」四旬期網上避靜的主題為「天國中找希望」。或許你會問:「既然已身在天國,為何仍需尋找希望?當此世已消逝,信德與望德豈非不再必要嗎?」請大家不要將 「天國」與「天堂」混淆,我們這裏所指的是天主在地上的國度 。
今年四旬期的網上避靜提供反思與實踐的材料,幫助我們如何在耶穌啟示給我們的「天國」中成為「希望的朝聖者」。透過「天國」的框架,我們獲得全新視角,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世界、我們週遭的人和我們自己。
耶穌所給予的並非純屬概念,而是一個實踐的框架,透過此框架,我們可重塑世界觀,激發希望的新視角。耶穌所賜的盼望牢不可破,並非此世所能及。它是當下可行的模式,而不是抽象的理論或須待天堂方能實現的烏托邦。生活縱充滿挑戰,然而正因如此,我們在信仰及與主的關係中得以成長。擁有希望是通往成聖與回歸父家的重要途徑。我們值得在四十天的四旬期中,反思這關鍵的主題。
朝聖是一個旅程,一個具有明確目標的過程,途上必需有同伴。我們邀請您與我們同行,作為朝聖者團體的一員,共同踏上這充滿希望的興奮旅程。起點見!
今年四旬期的網上避靜提供反思與實踐的材料,幫助我們如何在耶穌啟示給我們的「天國」中成為「希望的朝聖者」。透過「天國」的框架,我們獲得全新視角,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世界、我們週遭的人和我們自己。
耶穌所給予的並非純屬概念,而是一個實踐的框架,透過此框架,我們可重塑世界觀,激發希望的新視角。耶穌所賜的盼望牢不可破,並非此世所能及。它是當下可行的模式,而不是抽象的理論或須待天堂方能實現的烏托邦。生活縱充滿挑戰,然而正因如此,我們在信仰及與主的關係中得以成長。擁有希望是通往成聖與回歸父家的重要途徑。我們值得在四十天的四旬期中,反思這關鍵的主題。
朝聖是一個旅程,一個具有明確目標的過程,途上必需有同伴。我們邀請您與我們同行,作為朝聖者團體的一員,共同踏上這充滿希望的興奮旅程。起點見!

【天國中找希望】第四十日 – 望德令生命圓滿
大家可能會記得,曾經有一位經師問耶穌,在所有誡命中,哪一條最大。耶穌回答說:「第一條是:『你應當全心、全靈、全意、全力愛上主,你的天主。』第二條是:『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。』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。」(馬爾谷福音 12:30-31) 這就是我們生命最大的目標及意義。事實上,在最後審判時,我們也將會依據『愛』的標準受審判。所以...

【天國中找希望】第三十九日 – 聖神激發望德將愛提升
在避靜第25天的反思中,我們提到「望德」雖然在一般人眼中是微小的,但卻肩負起率領和推動「信德」和「愛德」的重任,有令人「動身」的作用。主耶穌在最後晚餐的臨別贈言中,給了門徒一條新命令說:「你們該彼此相愛;如同我愛了你們,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。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,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。」(若望福音 13:34-35)耶...